在安徽滁州落幕的 2025 年 “张孔杯” 全国 U 系列举重冠军赛上,来自重庆万州的 16 岁小将吴继红以绝对实力震惊全场,包揽女子 45 公斤级(15-17 岁组)抓举、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,成为本届赛事最耀眼的新星。这位从三峡库区走出的年轻运动员,用三年磨一剑的坚持,书写了中国举重新生代的传奇篇章。
大家还在搜:7 月 14 日的决赛现场,吴继红以抓举 71 公斤、挺举 96 公斤、总成绩 167 公斤的压倒性优势夺冠。在抓举环节,她首次试举便稳稳举起 68 公斤,随后将重量提升至 71 公斤,以教科书般的动作完成反超。挺举比赛中,面对浙江选手杜鹃鹃的强力挑战,吴继红顶住压力,在第三次试举中成功突破 96 公斤,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她个人最好成绩,更超出该级别青少年全国纪录 3 公斤。当电子屏定格在 167 公斤的总成绩时,现场掌声雷动 —— 这是重庆举重队在该级别赛事中近十年来的首个全国冠军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并非吴继红首次在全国赛场崭露头角。今年 4 月的全国 U 系列举重锦标赛上,她已以 156 公斤的总成绩摘金,展现出稳定的竞技状态。短短三个月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官方网站内两次夺冠,印证了这位小将的厚积薄发。
吴继红 2009 年出生于万州区龙都街道一个普通家庭,自幼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天赋。2022 年,正在南京中学读初二的她被重庆市举重运动管理中心教练慧眼相中,从此踏上专业训练之路。“刚入队时她的体型条件并不突出,但训练态度异常刻苦。” 启蒙教练回忆道,“别人练 3 组,她主动加练到 5 组,手上的茧子换了一层又一层。”
在重庆市举重队的三年里,吴继红始终保持着 “清晨 5 点起床训练、晚上加练技术” 的作息。为了提升挺举技术,她曾连续一个月每天进行 200 次空杆模拟训练,直至动作精度达到 95% 以上。这份坚持在 2025 年 1 月得到回报 —— 她被重庆市体育局授予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,成为同龄选手中的佼佼者。
吴继红的成功离不开重庆队 “技术 + 体能” 双轨并行的训练体系。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特点,教练团队为她定制了 “3+2” 训练模式:每天 3 小时技术精细化训练(重点打磨抓举过膝和挺举翻站衔接),搭配 2 小时专项体能强化(核心力量占比达 40%)。此外,团队引入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系统,通过 3D 动作捕捉技术修正她的发力角度,使抓举重心偏移误差控制在 3 厘米以内。
“她的肌肉耐力和神经募集能力远超同龄人。” 体能教练介绍,“我们采用了周期性负荷训练法,在关键赛前 6 周将训练强度提升至 120%,帮助她突破高原期。” 这种科学训练与顽强意志的结合,最终铸就了赛场上的绝对优势。
面对荣誉,吴继红保持着清醒的认知:“这次夺冠只是起点,我的目标是站上更高的国际舞台。” 据重庆队教练透露,团队已为她制定了 “巴黎 - 洛杉矶” 双周期规划:2026 年亚运会将作为试水国际赛事的首站,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则是终极目标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吴继红目前正在攻克 100 公斤级挺举技术瓶颈。“教练要求我在 2025 年底前将挺举成绩提升至 102 公斤,这需要更系统的爆发力训练。” 她表示,“接下来会重点加强髋关节爆发力和动作稳定性,争取在明年的世锦赛资格赛中脱颖而出。”
吴继红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三峡库区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。万州作为重庆举重人才的重要输出地,曾培养出多位全国冠军。“这里的孩子从小就懂得,要改变命运唯有靠自己的双手。” 重庆市体育局负责人感慨道,“吴继红的故事,是库区青少年体育精神的生动写照。”
如今,这位 16 岁的少女正以 “每天进步 1%” 的信念继续前行。从长江之畔到全国赛场,她用杠铃的铿锵声诠释着新一代中国运动员的奋斗姿态。正如她在夺冠后接受采访时所说:“我想让全世界看到,万州女孩不仅能吃苦耐劳,更能站上世界之巅。”
相关搜索: